-
首页 > 激光焊接机 > 织链机专用激光焊接机
激光焊接机
逸飞激光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30 01:28:34 | 作者: 织链机专用激光焊接机
- 机型介绍
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遵循国家法律和法规,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后盾,为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创造共赢价值,履行社会职责,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3年,公司秉承“致力激光创新拓展,笃行装备智能升级”的发展使命,围绕2023年度经营计划,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重点市场拓展力度,在巩固锂电设备领域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同时,探索激光与智能装备的多领域应用,通过市场与产品拓展、研发创新、产能提升、内控与管理优化等措施,促进公司经营全方位提升,实现公司稳步健康发展,助力形成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300832)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情况如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202,587.15元,同比增长29.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120,349.40元,同比增长7.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748,092.32元,同比增长11.24%。公司始终专注于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领域,基本的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制造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报告期内,面对锂电池产业链投资形势与风格转变的趋势,公司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的产品策略,并加大重点市场的开拓力度,强化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口碑,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公司坚持“激光+智能装备+工艺应用”三维一体的创新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不断完善产品系列和业务布局。在锂电池电芯装备领域,公司以圆柱全极耳电池电芯装备为核心,不断提升全极耳成型、集流体激光焊接等核心技术,以正向设计推动电池“组装”“装配”向“封装”升级,打造高效率、高精度、高良率、高稳定性的圆柱全极耳电池激光封装产线,推出了直线式、转盘式、转塔式、磁悬浮式等系列装备,完成了360PPM高速智能封装产线的研发并批量交付客户,助力实现直径18-80mm圆柱全极耳电池的开发与量产应用,实现对主要客户和产品结构的全面覆盖,围绕重点客户建立深度、协同、战略的长期合作机制,持续巩固公司在大圆柱电池装备领域技术、工艺、市场占有率等全面领先优势,并推动了传统小圆柱电池全极耳化改造升级。同时,在方形电池电芯装备领域,公司设计开发新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焊接技术,提升焊接效率,推进方形电池高速封装技术及产线研发。在模组PACK装备领域,公司根据模组PACK市场多元化需求特征,进一步提升多维自适应激光焊接技术的产品化、系列化应用,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产品定位,推出了适用于各规格及类型的方形、圆柱、软包电池模组及PACK的柔性化批量生产及重组梯次利用的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针对大型储能市场发展情况,公司推出从电芯、到模组、PACK,再到电池簇,最终到集装箱的储能电池系统装配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可用于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数据中心储能等多类大型储能场景,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同时,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发展情况,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优质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应用转化,推动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量产效率突破300PPM,推出钠电池、固态电池、新兴电池结构件等新型装备,通过激光智造助力新能源电池领域持续创新升级,打造中国新质生产力。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69,431,358.96元,同比增长44.56%,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96%,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保证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以及快速攻坚新技术、新产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为473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86项。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培养及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聚焦围绕光、机、电、软件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同时与上下游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搭建了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共性创新平台,形成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分析测试为一体的系统创新平台,能够为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装备核心部件研发、激光焊接工艺分析测试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技术研发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工程化应用验证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装备智能软件研发等服务。得益于系统创新平台的建设,公司研发创新模式全面升级,有效提升全流程研发效率,缩短新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周期,促进产业链协同的创新迭代和智造升级,助力形成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基于激光在精密加工领域替代趋势,公司全面开发新激光工艺、拓展新激光应用,包括特种材料、异种材质/厚度、超高精度焊接等,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智能焊接、数字孪生、高速产线等方面公司均取得不同进展,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持续探索“激光+”战略,不断延伸智能制造产业链布局,通过激光工艺拓展、高端智能装备的开发与智能化改造,实现激光工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华中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和华东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均按计划有序建设中,从二期新厂房设计布局,到规划设备的定型和采购以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进程均进展顺利,预计在2024年度内分批投入使用。公司将利用华中和华东两大制造基地,逐步优化、释放公司的产线产能,并根据生产情况进行扩产决策。同时,公司武汉总部基地项目和IPO募投项目按照计划有序进行项目建设和完善,公司将积极稳妥、保质保量地推进上述项目的建成落地,力争早日全面投入使用,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和产品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进而不断增加公司产品深度,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公司项目管理方面通过前瞻性产能规划,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长交期物料安全库存,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保障供应链安全,构建了高质量、低成本、快速交付的供应链体系,并通过深入分析和了解客户需求,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体系,利用公司内、外部资源,提高项目整体交付能力和交付效率,缩短交付周期,保证项目产品按期、合格交付。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升级和精益化管理,完善ERP系统,对内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数据积累、流程数据化管理、状态信息实时检测、合理调整人员岗位配置,从而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水平,提高生产交付能力;公司深入开展“5S管理与目视化管理”专项行动,不断创新和改进,优化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和效果。对外加强产业链协作,多维度降本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定位与售后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售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后盾”的经营理念。公司通过多种渠道招贤纳士,引进高端人才,为公司业务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完备创新型、高素质、专业型的人才梯队。报告期内公司员工人数稳步增长,公司鼓励和支持员工持续自我提升,激励人才成长,积极开展线)培训活动,组织装备技术研讨会、装配操作技能竞赛以及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促成长活动,做到员工培训与教育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内部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分享交流体系,促进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求实、进取、创新、协同”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公司是智能激光装备及创新工艺方案的提供商,是专业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制造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按照产品功能划分,公司主营产品可分为自动化产线和智能化专机。智能化专机是实现特定加工工序的一体化设备,一般由加工主机、运控系统、检测系统及机械工装等组成。自动化产线是实现多工序自动加工的产线设备,一般由多个智能化专机、上下料系统、物流传送系统、整线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组成。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公司主营产品可分为锂电池制造设备(以下简称“锂电设备”)及其他领域制造设备,其中锂电设备收入占比较高。锂电池的生产可分电芯制造和模组/PACK两大环节,其中电芯制造包含极片制作(前段)、电芯装配(中段)和电芯激活检测(后段)三大工序。公司改造与增值服务主要是对客户已有锂电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近年来,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迅速,下游电池制造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进步,对已有电池制造产线的技术升级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工艺优势为上述客户提供技术升级服务,改造与增值服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通过向锂电池制造商等下游客户销售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同时提供改造与增值服务来实现收入和利润。公司对外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激光光学器件、机械标准件、机械非标件、电气标准件、仪器设备及耗材等。激光光学器件、机械标准件、电气标准件等,由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需要直接采购;机械非标件、仪器设备,定制化程度较高,供应商按照公司的技术及质量要求进行供货。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主要为定制化产品,对应原材料的类别、型号较多,公司采用“以产定采”为主,“适当库存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公司采购原材料的付款方式主要包括预付、现款现货、月结30天、月结60天、月结90天等,主要采用银行转账和承兑汇票等方式支付。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为各类自动化产线及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另外,为提高产品交付效率,公司也会根据下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备货生产。计供中心根据BOM进行物料采购,工程制造中心对产品进行组装调试,检验合格后发往客户现场,现场完成安装调试后由客户最终验收确认。另外,随着下游电池已投产设备存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投产存量设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因此,除设备销售以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改造与增值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及服务销售主要为直销模式。公司的销售流程主要包括前期接触了解客户需求、技术洽谈制定技术方案、合同签订实施生产制造、进度跟进确保产品交付、产品运行满足客户验收等五个阶段。公司产品主要采用依照市场价格定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技术研发难度、客户订单规模、客户信誉、交货周期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最终价格,部分客户采用招投标定价的方式。结算方式主要根据合同约定按阶段收款,部分情况下根据客户需求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收款。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中的“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业(C3563)”。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主营产品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的“2.1.3工业机器人与工作站”,同时属于“5新能源汽车产业”之“5.3生产测试设备”之“5.3.1电池生产装备”中的“极片成型、极耳焊接、卷绕及叠片单机自动化以及连线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和“模块焊接设备”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的“2.1.3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同时属于“5新能源汽车产业”之“5.2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中的“5.2.2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装备水平,进而影响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作为高端智能装备的具体体现,激光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半导体、航空航天、医疗、通信等多个行业领域,激光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先进工具之一。近年来,国家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我国激光加工设备全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技术攻关,引导产业向高端化和国产化发展,我国激光加工设备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2024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总体稳中向好,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达到910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24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增速平稳,将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6%。从应用领域来看,激光加工可细分为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清洗等。其中,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增长幅度远高于激光设备整体增幅,2023年中国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约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38.6%。预计2024年激光焊接成套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将突破165亿元,同比增长约4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激光精密加工设备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深入和拓展。公司专注于“激光+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助力下游产业的创新迭代和智能化升级,从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公司产品多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制造领域。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加。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和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分别达885GWh和1166GWh,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1100GWh,同比增长超27%,正式进入TWh时代。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超820GWh,同比增长超20%;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0GWh,同比增长超25%。锂电设备是锂电池生产的基础,锂电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情况主要随着下游锂电池行业市场容量。随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等市场需求的增长,锂电设备也随之增长,据GGII统计,2022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同比增长70%,预计受新增产能结构性调整及海外市场需求带动,2023~2025年国内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将稳定在千亿以上。公司主营产品所属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正处于技术革新和产业整合双轮驱动的关键时期,技术的高密集性、产品的高附加值以及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都是行业的显著特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不仅体现了多学科和多领域技术的结合,而且在推动国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层面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总体战略和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目标;《“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包括加快系统创新、深化推广应用、加强自主供给和夯实基础支撑等重点任务,旨在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国家各项政策聚焦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鼓励技术创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支持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同时着力于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公司主营产品多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制造产业,该产业处于由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基本特点体现在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实践。锂电行业持续聚焦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加快充电速度、提升电池安全性、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和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固态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进展,电池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新能源锂电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扩展到大规模储能、航空航天、海洋探测等新兴领域。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成熟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在行业主要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在“十四五”期间将提高电池安全性作为发展重点,并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明确了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以及加强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此外,政策还鼓励动力锂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布局锂电池的产业回收环节,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所处的激光产业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面临的主要技术门槛涵盖了技术创新、精密控制、系统集成、材料科学、智能化应用、环境适应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多个方面,该产业具有持续技术创新、迭代速度快、产业关联性强、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与定制化、高研发投入和高资金投入等特点,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涉及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过程,不仅需要综合运用光学、电气、机械、信息、自动化控制等多个跨学科的技术知识融合,还需要对生产流程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将各种独立的技术模块和设备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从而研发出与具体应用工艺、场景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智能化装备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等多方面的应用技术,形成高效、稳定,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行业内新进入企业及转型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各类技术的突破。公司专注于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领域,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行业领先的知名的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供应商。在锂电池制造设备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芯制造的电芯装配环节和模组/PACK环节,形成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装备、模组/PACK系列装备和方形电芯装配系列装备。公司在业内率先突破圆柱全极耳电池制造工艺技术难题,推出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段全工序设备和圆柱全极耳电芯自动装配线等系列装备,具有先发优势,产线效率、良品率更高,且拥有更加完善的专利布局,并获得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可,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行业领先。2022年10月,公司“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全自动组装生产”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厅、中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公司的模组/PACK装配专机和各类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具有高柔性化、多兼容性特征,自动装配线在良品率、定位精度和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的方形电芯装配方面,在焊接精度、密封耐压强度、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客户的生产需求,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技术和方案经验的沉淀,公司产品受到下游客户广泛认可,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也积累一批优质客户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鹏辉能源300438)、比亚迪002594)、LG、中创新航、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力神电池、派能科技、海辰储能、ATL、珠海冠宇、广汽集团、长安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印度TATA等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公司与浙江美大002677)、火星人300894)、老板电器002508)、三花智控002050)、远大可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全球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的增长,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计划通过募投项目、逸飞智能二期、江苏逸飞二期扩大产能,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同时探索智能激光焊接的多领域应用,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以期在不同领域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激光加工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变形小、非接触、耗损少等明显优势,是先进的制造加工技术之一,其发展水平影响国家制造业的实力。当前,我国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项任务的首位,激光加工在加工效率、加工效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符合高端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的大趋势,更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激光加工设备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上的应用将不断深入和拓展,技术也持续提升,未来将会持续向高功率、短波长、窄脉宽方向发展。报告期内,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完善、业态多元化和模式创新的特点,电芯材料、结构技术等创新加快,大圆柱电池的规模化释放、钠离子电池量产加速、先进材料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应用等为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带来创新发展新动能。凭借公司在锂电池激光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创新模式的全面升级,推出了直线式、转盘式、转塔式、磁悬浮式等系列装备,助力实现直径18-80mm圆柱全极耳电池的开发与量产应用,推动46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量产效率突破300PPM,推出钠电池、固态电池、新兴电池结构件等新型装备,助力新能源电池新兴技术的落地应用。大圆柱电池作为新兴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在能量密度、安全、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据华泰证券的研究,大圆柱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优势显著,有望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最优解。《2023中国大圆柱锂电池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大圆柱电池已布局产能超450GWh。预计到2027年,全球大圆柱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达到300GWh,未来5年(2022年-2027年)市场增长空间将超35倍。近年来,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正加速发展,国内外多家企业已展开产业化布局。报告期内,钠离子电池已在两轮车、轻型车等小动力以及户储、通信储能等领域找到突破口,在产业化进程上取得较大进展,迈出“从0到1”的关键一步,被称为“钠电量产元年”。据研究机构EVTank预测,到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或将达347GWh,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8.1%。报告期内,半固态电池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国内多家企业的部分半固态电池产品已实现装车发布,众多厂商半固态电池产品也已具备量产能力,GGII数据显示,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2023年国内(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已经突破了GWh级别。预计2024年国内将有超过5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车型上市销售,预计(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可实现5GWh级别的出货。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目前,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激光加工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技术。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获授权知识产权共101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为473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86项)。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通过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公司搭建了高质量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了高素质研发团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激光产业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重视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为69,431,358.96元,逐年持续增加,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96%。公司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保持公司技术先进性,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平台方面,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拥有精密激光焊接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三大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并于2023年11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研发实力突出。公司高度注重产品研发的投入和自身工艺技术的积累,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培养及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聚焦围绕光、机、电、软件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搭建了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共性创新平台,形成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分析测试为一体的系统创新平台,能够为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装备核心部件研发、激光焊接工艺分析测试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技术研发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工程化应用验证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装备智能软件研发等服务。得益于系统创新平台的建设,公司研发创新模式全面升级,有效提升全流程研发效率,缩短新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周期,促进产业链协同的创新迭代和智造升级,助力形成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对外合作方面,公司与上下游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与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提升技术研发实力。研发人员方面,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跨领域的研发团队,人员专业领域涉及光学、机械、电气、材料、软件等各个学科,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研发人员313人,占员工总数35.41%。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共计473项。公司参与起草了《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38331-2019)的国家标准。2021年12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全极耳电芯生产线”获第二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2022年2月,公司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2021“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2022年10月,公司“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全自动组装生产”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厅、中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2023年1月,公司“圆柱全极耳动力电池激光加工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开发”项目荣获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于2023年10月荣获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子公司江苏逸飞于2023年9月获得“江苏省精密激光焊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公司成立至今始终专注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领域,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实现了从激光器、激光单机、自动工作站、自动产线到智能产线的研发突破与产品升级。按照产品功能划分,公司主要产品有自动化产线和智能化专机,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其中锂电设备收入占比较高。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电芯制造的电芯装配环节和模组/PACK环节,形成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装备、模组/PACK系列装备和方形电芯装配系列装备,并相继推出电芯结构件自动装配线、钠离子电芯自动装配线、固态/半固态电池的电芯装配线,可以适用于锂电池、钠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不同形态领域。在圆柱全极耳电芯装备方面,公司在业内率先突破圆柱全极耳电池制造工艺技术难题,推出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段全工序设备和圆柱全极耳电芯自动装配线等系列装备,技术先进、质量稳定,产线效率、良品率更高,获得众多行业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且拥有更加完善的专利布局,长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积累形成了技术、工艺、产品、市场等多方面领先优势;在模组/PACK装备方面,公司推出了模组/PACK装配专机和各类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具有高柔性化、多兼容性特征,自动装配线在良品率、定位精度和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方形电芯装配方面,公司推出了极耳焊接、转接片焊接、壳盖封口焊接和密封钉焊接等专机设备和方形电芯自动装配线,在焊接精度、密封耐压强度、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客户的生产需求,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其他设备领域,公司拥有柔性激光工作台、机器人激光焊接站、家电厨卫产品自动装配线等产品,并结合公司激光与智能装备技术储备形成了公司产品优势,具有生产效率高、焊缝美观、焊接密封性好等特点,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重视自身品牌建设,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激光加工领域,凭借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获得了行业龙头与知名企业等优质客户群的广泛认可,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优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售后服务方面给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中地区是我国四大激光产业聚集区之一,其中又以武汉市最为集中,“中国光谷”(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最为知名。公司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毗邻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能够共享“中国光谷”激光产业群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以及周边高等学府的才智资源。此外,公司还分别在我国另外两大激光产业聚集区,长三角(江苏省镇江市)和珠三角(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地区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方便公司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现有业务布局有利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区位优势明显。(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激光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必须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性能,以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未来,若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失败,或者竞争对手率先在相关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将会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公司所处的激光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优良且稳定的研发团队是公司所处行业内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如果公司关键技术研发人员流失或者不能及时补充所需人才,将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公司所属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已针对核心技术设立保密制度,防止技术泄密,但采取的保密措施不能完全消除公司面临的技术泄密风险,且如果未及时将相关技术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者公司核心技术由于人员流动等原因产生的技术泄密及被侵权,将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具有非标准、定制化特性。公司产品发货至客户现场后需经安装、调试等过程,经客户验收合格并确认收入,此周期相对较长。受春节假期、客户采购习惯及验收进度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下半年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由于公司目前业务规模较小且部分订单金额较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完整的会计年度内,公司的经营业绩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公司存在经营业绩分布不均的风险。随着资产规模与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的资源配置和内控管理的复杂度也相应提升,从而对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内控体系和管理水平无法及时适应规模扩张对经营管理各个层面的更高要求,则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将存在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和内控风险。公司主营产品为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主要根据客户的应用场景、工艺流程和性能参数要求进行设计并组织生产,具有非标准、定制化的特点。在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后,组织生产交付过程中,若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客户无法及时履行订单或取消订单的风险,若不能通过诉讼等途径收回剩余货款,公司将因此遭受损失,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公司践行从设备出海到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推行全球化的市场销售布局,加速公司各体系各环节的全球化进程。如果境外各区域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或公司国际化运营能力不足,将对公司未来经营情况造成不利影响。下游锂电制造行业面临降本压力,若下游客户加强对设备采购的成本管控,或锂电设备领域的竞争程度加剧,或公司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将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面临一定价格压力或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若公司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高附加值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将存在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403,679,233.85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21.89%,其中发出商品账面价值占存货账面价值比例为47.93%,占比较高。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为自动化产线及智能化专机,生产及销售周期长,发出商品余额较大。若在公司生产交付过程中,出现客户自身经营情况或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因素,可能发生订单成本增加、订单取消、客户退货的情形,将导致公司存货发生减值的风险,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公司产品技术复杂度较高,生产组装难度高,因而公司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同时设备规模较大,到达客户现场后需经过安装调试、试运行阶段,试运行阶段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反复调试,保证整线效率和良品率满足客户生产需求,因而公司产品验收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公司自动化产线的生产组装周期通常需要2-6个月,验收周期通常需要6-14个月;对于智能化专机,生产组装周期通常为3个月以内,验收周期通常为1-6个月。另外,受原材料供应情况、付款进度、客户场地准备等情况影响,公司设备生产组装周期会有所变化;另外,受客户厂房配套设施、生产线其他部分设备到位情况、产品量产情况、客户自身订单等情况影响,公司设备验收周期会有所变化。若公司产品不能按期验收,则存在收入不能按时确认,款项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现阶段,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锂电池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产业受政策、宏观经济影响大,若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减弱或下游产业增速放缓,则锂电设备的新增需求会降低。同时锂电产业技术迭代快,4680大圆柱、固态电池等一批新技术正加速产业化,若不能及时对技术更新迭代、开发出匹配产业及客户需求的竞争性产品,则将面临技术淘汰、订单减少、收入及利润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贸易战的加剧、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预测的市场波动等因素可能对新能源行业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若未来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加深,或相关国家贸易政策变动、出口限制或其他贸易壁垒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公司海外开拓计划受阻,同时境外采购可能会被限制或被禁止,从而对公司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等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未来,公司将秉承“致力激光创新拓展,笃行装备智能升级”的发展使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在巩固锂电设备领域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同时,探索智能激光焊接的多领域应用,进一步扩充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扩大公司在不同领域的市场份额,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发性能优异的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服务于下游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大范围的应用于锂电池、家电厨卫和装配式建筑等行业。公司将凭借在锂电设备领域,尤其是圆柱全极耳锂电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丰富锂电设备产品结构,满足锂电池行业客户多样化的订单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锂电设备行业的市场地位。公司将加快武汉总部基地项目和IPO募投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华中、华东两大基地智造优势,不断提高生产制造装备的工艺水平、加工质量、自动化程度和精细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推动模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满足客户高标准、多元化产品需求,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从而提升公司业务规划和布局的自主性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生产供应和服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加强除锂电设备以外,其他领域激光加工智能制造设备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增加业务规模。公司将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业务与资本协同发展公司将依法依规、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建立业务与资本协同发展的机制,通过参股、孵化、并购等方式,围绕泛激光智能装备产业链、激光先进应用、其他新兴技术等重点领域,推动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和产业应用,通过产业与资本协同的专业举措助力主营业务升级与新业务拓展,为公司积蓄新的增长点,持续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将海外市场作为新一年度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需要加快华南区域布局并辐射东南亚地区,在公司原有的海外业务基础上,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加速公司各体系各环节的全球化进程,践行从设备出海到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及海外业务拓展,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及整体盈利能力,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公司以工程技术研究院为抓手,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公共验证测试平台,培养及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聚焦围绕光、机、电、软件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服务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的研发、验证、检测、成果转化等需求,让研究出成果、出效益,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同时,公司坚持以正向设计为驱动,推动电芯“组装”向电芯“封装”升级,从工程项目需求驱动向产品设计迭代驱动转型,建立正向研发和设计体系,不断严格把控产品从研发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品质控制,并通过新技术、新路径的研究逐步横向拓展公司产品线,实现公司业务的多路径延伸。公司将持续坚持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营管理原则,不断提升数字化、精益化管理能力,涵盖质量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周期管理、创新研发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成效,以推动运营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同步优化流程管控,提高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建立企业创新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申报创新提案,不断优化生产力实现精进管理。公司所处的激光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是维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公司将加强人才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员工的录用、培养和晋升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及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将陆续从外部引进生产和技术人才,满足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研发实力。
南山铝业:国产大飞机航空板主要供应商之一,一季度业绩亮眼彰显全产业链战略布局优势
国家能源局:将逐渐完备新型储能政策体系,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0.86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244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5.67%,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17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2.35%,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95.16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00%,股份类型: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88.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98%,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872.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9.17%,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